“竹枝书院”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竹海镇永江村,紧靠著名的蜀南竹海风景区。项目坐落在永江村黄桷滩一个小村落,周围竹林、水田、菜地、山丘环绕,西侧、南侧淯江潺潺而过,北侧蜀南竹海延绵起伏形成一幅层峦叠嶂的绿色巨幕。
“竹枝书院”在中国“乡村振兴”的背景下诞生。“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,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”、“宜宾之竹,川南面向世界窗口的生态门户”是其初始的精神层面的建筑目的;竹间乐坊、稻田书院、禅修会馆是其物质层面的建筑目的。
竹枝——词牌名,乐府《近代曲》之一,古巴渝地区民歌演变而来,唐代诗人刘禹锡任夔(kuí)州刺史时,依调填词,据以改作新词,吟咏节物风光、民风习俗为其主要特色。唱时,以笛、鼓伴奏,同时起舞。夔州(今重庆奉节)为唐代川东地区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军事中心;戎州(今宜宾)为唐代川南地区重镇,万里长江第一城。戎州与夔州以长江相连,两地联系紧密,自古就有“巴山蜀水”之美誉,两地自古亦是众多文人墨客游历之地,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刘禹锡、苏轼、黄庭坚……等等,描写两地山水人文的著名诗词不计其数。竹枝作为民歌与乐坊有着密切的关联,作为诗词亦与书院联系紧密。竹枝既是竹的重要构成元素,更是中国传统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竹枝具象和抽象的意象与建筑目的(乐坊、书院、禅修)以及现场探勘时“翠云梢云自结丛,轻花嫩笋欲凌空”那种极其深刻的印象三者不谋而合,“竹枝书院”之名应运而生。
“竹枝书院”由两座川南老宅重塑而成,两座建筑要将乐坊、书院、禅修三个功能安置妥当,根据三个功能的融合性,将书院分置两地。远离道路清幽静谧的一座保护较好,拆除改造,与禅修结合形成相对静谧的禅修书院;紧临道路开敞嘈杂的一座破损严重,拆除新建,与乐坊结合形成相对开放的乐坊书院。两座书院之间用廊相连,营造“绕屋”之“象”的同时,增加户外多功能空间,赋予书院更多元的生命力。
竹“虚怀若谷”之“意”与禅修“禅”之“意”有许多共通之处,“竹节”之“意”化为禅修书院内外空间之“象”,半户外的庭院、檐廊和通而不透的室内雅室均是竹节意象的具体呈现;竹“卓尔不群”之“意”与乐坊“中兴”之“意”相互融合,“竹丛、竹影斑驳、竹径通幽”之“意”化为乐坊书院整体空间之“象”,庭院的竹丛、外廊的白色钢圆管、室内的玻璃天井和竹装置挂饰都是对竹林、竹影、竹径意象的抽象再现。
延绵起伏的小青瓦屋面即是“绕屋”意象的体现,也是与周围“爬满竹林的小山丘”的融合,亦是与当地民居“新旧共荣”的回应。芭蕉、竹丛、田间小路的重置融合,让“竹枝书院”这个新成员以“柔软的心”回归村子母亲的怀抱!希望“竹枝书院”在成为“宜宾永江村美丽乡村风景线”的同时,亦能为这个小村子带去更多的“诗情画意”。
禅修书院室内
禅修书院禅茶
禅修书院室内